日期:2025-06-26 11:32:47
近日,北京一餐饮企业不仅拖欠员工11.3万元工资,甚至叫嚣“保证你10年内拿不到钱,不信你试试”!当法院介入执行时,又发现该餐饮公司的实控人玩起了“隐身术”……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引爆了网友们的“愤怒值”!
事件回顾
据了解,厨师老杜在涉事饭店工作了大半年,却迟迟拿不到工资,离职前老杜和饭店彻底撕破了脸,最终不得不申请劳动仲裁。仲裁结果明确,饭店需支付老杜工资及赔偿金等共计11万余元。然而裁决生效半年了,老杜依旧一分钱没拿到,对方还不断放狠话。
法官调查发现,这家看似正常经营的餐饮公司,背后藏着一套精心设计的“避责方法”,该公司名下账户没有资金,登记的法定代表人是一个姓刘的老太太,而这位法人和公司实控人及经理,实际上是一家人。
这种“僵尸法人”模式并非个例。部分企业通过挂名法人,实际控制人隐身幕后,转移经营收入等手段,将公司变成“空壳”,妄图逃避法律责任。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杨静法官上门查封营业场所,直接放话“强制拍卖,拍多少算多少”。
在执行现场经过等待后,一位自称是饭店经理派来的女士出现了。北京市东城法院执行局法官杨静与其沟通后,对方依然只肯支付3000元,于是法院依法对该饭店进行查封。
面对执意不履行责任的被执行人,法官说道:“你不把法律当回事,那就接受法律的制裁。”
查封当晚,被执行公司向申请人老杜支付了3万元,并承诺剩余案款将按每月5000元分期履行。
次日,法院解除查封,目前该饭店已恢复正常经营。
网友热议
大多数网友为法官点赞!称硬核维权太解气!
也有网友认为,和解仅实现“债务归还”而非惩罚,企业违法成本过低。
对付老赖老板
就得拿出硬手段
恶意欠薪一直是广大劳动者深恶痛绝的事情。这一恶劣行为不仅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还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欠薪年年说、年年有困局,归结原因,依旧是职工依法维权费时费力,企业违法成本低这样一个不对等的尴尬处境。
翻看过往新闻不难发现,像该烤鸭店这样,精心设计一套避责方法,妄图逃脱法律制裁的老板还有不少。他们的伎俩,无外乎通过挂名零财产法人或转移收入等不正当手段将公司变成空壳,令劳动者即使赢了官司,也拿不到应得的劳动报酬。劳动者维权成本陡增,企业却几乎不用付出多少违法成本。
2011年,国家惩治恶意欠薪有了新武器:《刑法修正案 (八)》明确规定,司法机关认定为恶意欠薪的单位和个人最高将被处以七年有期徒刑。但囿于对“恶意”定性难、取证难、调查难等一系列难题,以及偶尔存在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的现象,即便近年来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恶意行为处罚力度加大,但和总量相比,依旧是九牛一毛。
不可否认,法律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但要使其真正“扬眉剑出鞘”,一方面需要多方协同努力,出台一些配套的措施量化“恶意”;另一方面,需要更多像杨静法官这样的司法者担当起公正司法使命,拿出查封、冻结、拍卖等强硬举措震慑老赖,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帮助劳动者要回应得的血汗钱,而不是等着劳动者提供执行线索。
恶意欠薪,将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综合来源:申工社微信号、劳动报、新华网等)
广升网-大额配资-配资炒股网址-股票按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