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25 10:50:53
提到波罗的海三国,几乎总是与它们与俄罗斯的关系紧密相连。虽然这些国家在苏联时期曾是同一阵营的“兄弟”,但彼此间的关系从来就没有温暖过。早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波罗的海三国便率先脱离苏联,宣布独立。苏联解体后,它们不仅与俄罗斯的关系维持在冷淡的水平,而且迅速于2004年加入了北约和欧盟。
在那时,俄罗斯也在努力争取加入北约,却四次遭到拒绝,未能如愿。自那时起,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逐渐疏远。然而,波罗的海三国的地理位置却使这一局势更加尴尬。它们紧邻俄罗斯,几乎是将北约的军事力量直接指向圣彼得堡。俄罗斯一直在致力于构建一个防御缓冲带,企图在周围建立一层防护区,以此确保国家的安全。而波罗的海三国的加入北约,实际上摧毁了这一防线。那么,为什么波罗的海三国如此积极拥抱北约的东扩呢?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这些国家的历史。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基本上是围绕着抗争与征服的循环展开。17世纪时,波罗的海沿岸曾由瑞典王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控制。那时,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以及圣彼得堡周边的地区都属于瑞典王国,波兰则统治着立陶宛。
展开剩余79%第一次被征服:
彼得一世意识到波罗的海的战略重要性后,决定在1700年开始与瑞典王国展开长达21年的战争。在这一过程中,彼得一世于1703年占领了涅瓦河口,并在此建立了圣彼得堡,随后在1712年将首都迁至这里。最终,经过多年的艰苦征战,彼得一世于1721年彻底击败瑞典,赢得了大北方战争,并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领土。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地也因此并入了俄罗斯。当地居民的反抗遭到了残酷镇压,那些不服从的被彻底消灭,少数顺从者则被迫同化。由此开始,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的仇恨就此埋下了根基。
18世纪末,沙俄与奥地利、普鲁士等国联合,先后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土地分割,俄罗斯获得了其中最大的一部分,面积高达46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今天的立陶宛大部分地区。因此,在18世纪末之前,波罗的海三国完全落入了俄罗斯的控制范围。接下来,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的同化措施,不仅将当地的贵族同化,还大规模向这些地区迁移俄族人。
第二次被征服:
到了1917年,沙俄覆灭,波罗的海三国凭借《布列斯特和约》与德国的协议,获得了短暂的独立。虽然这些新兴国家持续稳定地运营了20多年,但这一切在1940年被苏联终结。苏联以构建东线防线为借口,再度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这一次,苏联依旧采取了沙俄时期的老方法,所有反抗的势力被铲除,而那些顺从的,则被慢慢同化。波罗的海三国再次成为俄罗斯的附庸。
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使得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之间积累了深深的仇恨。因此,当苏联即将解体时,波罗的海三国毫不犹豫地率先脱离,选择独立。
虽然在沙俄和苏联的统治下,波罗的海三国经历了超过200年的压迫,但它们并未被完全同化。俄罗斯的文明并没有能够完全融入这些国家,原因主要在于几个方面。首先,虽然在经济、教育等方面,波罗的海三国的人们不得不学习俄语并了解俄罗斯的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文化和民族认同被完全同化。事实上,在苏联时期,许多人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主动学习俄语,这并非是对俄罗斯文化的认同,而是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
“环俄缓冲带”概念的崩塌:
我提出的“环俄缓冲带”概念,指的是俄罗斯希望通过在周围建立缓冲区来保障自身安全的战略。由于俄罗斯的领土过于庞大,始终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为了防止敌人威胁,俄罗斯一直试图在邻国之间设置缓冲地带。比如在二战时期,苏联为了与德国保持安全距离,入侵了芬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以及罗马尼亚等国,建立了一个总面积为46万平方公里的缓冲区。苏联还在战后要求外蒙古保持独立,以确保中苏之间有一个缓冲带。
实际上,缓冲带成为了俄罗斯的常态。在东方,外蒙古作为中俄之间的屏障;在西方,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成为了俄欧之间的缓冲地带;在高加索地区,三个高加索国家则作为俄土、俄伊之间的缓冲区;而在中亚,五个中亚国家则作为俄罗斯与南亚之间的缓冲地带。可以说,俄罗斯的周边几乎都被布满了缓冲带,从而保证了国家的安全感。然而,随着波罗的海三国在2004年加入北约,这一缓冲带彻底崩塌。
波罗的海三国的战略位置:
波罗的海三国紧邻俄罗斯,距离圣彼得堡只有约130公里。这意味着,北约的火炮几乎可以直接威胁到俄罗斯的核心地区。对于俄罗斯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波罗的海三国的加入北约,不仅打破了“环俄缓冲带”的概念,还让俄罗斯的安全防线变得脆弱不堪。更糟糕的是,随着芬兰和瑞典相继申请加入北约,整个北欧地区的战略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圣彼得堡被芬兰和爱沙尼亚夹在中间,俄罗斯是否还能继续在这个地区占有一席之地,尚未可知。
加里宁格勒作为俄罗斯的飞地,也面临着与俄罗斯本土的联系问题。如果北约进一步扩展,俄罗斯的战略位置将变得越来越不利。而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的举动,无疑是对俄罗斯的进一步打击。尤其是在俄乌战争后,芬兰和瑞典的加入让俄罗斯的周边环境变得更加危险。俄罗斯在对外军事行动中的安全预期已经大大缩水,尤其是在波罗的海地区,几乎可以说已经对其采取了放弃的态度。现在,俄罗斯更多地将希望寄托在黑海的克里米亚和远东的海参崴等区域。
发布于:天津市广升网-大额配资-配资炒股网址-股票按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